《机遇之城》系列访谈 | 杨伟民:城市推动经济好转的三个着力点
《机遇之城》报告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观察中国城市发展历程和机遇的系列研究,从全球城市的观察视角并结合中国城市的发展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多角度观察。
(相关资料图)
《机遇之城》2023年报告通过多个维度研究城市高质量发展,也邀请了相关专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以下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围绕城市经济发展的访谈。
2023
城市推动经济好转的三个着力点
杨伟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城市经济是全国经济的主体,城市经济好转了,全国经济才能整体好转。今年,城市政府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影响经济好转的关键点。
一、着力扩大城市居民消费
疫情三年来,需求端受影响最大的是居民消费。目前的需求收缩,主要是居民消费收缩,内需不足,主要是居民消费不足。城市是不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改善民生,最终的实践标准是看城市居民的消费是不是增长了。城市政府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摆在扩大投资之前。改变长期以来扩大内需就是扩大投资的思维定势。提高城市居民收入,实行给居民让利、给居民减税降费和加大转移支付的政策,改变在住房、汽车以及部分服务领域的消费抑制政策。
二、促进房地产业稳定
最近十几年,很多城市逐渐形成了以房价上涨为龙头,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城投平台)三个主体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格局。目前,随着全国人口总量达峰,特别是跨区域的大流动减少,加上房价上涨动力减弱,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风险敞口增多,以及多年的行政性调控和严监管等,房地产出现行业性衰退。
房地产在不少城市的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房地产在人口流入的城市还不是夕阳产业,无论是租赁住房,还是购置住房仍有刚需。稳步扩大居民住宅的供应量,仍是人口流入城市的重要任务。城市政府短期要重点做好保交楼工作,同时,要瞄准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新的住房制度和新的房地产发展模式,继续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特别要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的住房问题,并在房地产相关的土地、金融、公积金、预售、租赁、租售同权等制度方面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是城市经济的主体,在推动城市发展、促进创新、提供税收、扩大出口、创造就业、实现共富、繁荣城市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民营经济发展预期减弱,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增长放缓。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城市政府要落实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助力扭转民营经济预期。依法引导社会舆论,对不正确言论,毫不含糊地亮明态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确保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都神圣不可侵犯。废除对民营经济不公平的文件和特殊监管,破除隐性壁垒。完善政商沟通机制,制定政策要坚持听取企业家意见,应事先征求民营企业家意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完善公职人员问责追责机制。
CDRF微信新媒体矩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