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观察|气候融资需多方参与,降低不确定性是关键-天天微资讯
中新经纬6月29日电 (魏薇)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气候变化相关领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表示,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据此推测,在2060年前,中国在低碳领域的资金需求将超百万亿元。如何为低碳经济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释放相关所需资金?
(资料图)
“在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民间多方参与来推动。”中国华能集团总经理邓建玲在28日举行的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的气候融资”分论坛上表示。
邓建玲指出,融资是促成绿色项目成功的关键,华能集团在此方面得到了大量支持,融资渠道来自国有商业银行、私营资本等。
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的另一个身份是工商银行独立董事。据他介绍,工商银行已经提供了超过5600亿美元的绿色融资,覆盖风能、太阳能、电动车、智能电网等领域。中国的其他大型银行也为绿色领域提供了大量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除了商业银行外,胡祖六还谈到,能源转型要求企业进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能源利用的创新等。过去,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兴起离不开PE(私募股权投资)和VC(风险投资)的角色。因此,推动创新需要VC更活跃地参与到企业早期的发展。
“光靠政府努力是不行的,需要私营部门真正参与,所以我们需要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方面的改革,才能够有效地融合融资。” 东京大学全球公共事务中心主任Naoko Ishii表示。
Naoko Ishii强调,一方面融资来源要多元化,另一方面要让不同融资来源的主体在能力上互补。她进一步指出,金融机构还要想办法降低资金的成本。当前融资系统之所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是因为成本太高。要想办法去降低融资成本,才能够去真正帮助中等收入国家、新兴经济体来完成转型。
荷兰ING商业银行亚太区批发银行业务区域主管Anju Abrol同样认为,要确保实现零碳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金融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同时技术、政府的规章制度、企业的治理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绿色转型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低碳减排的项目往往投资时间较长。对于短期投资来说,可能面临门槛过高、收益不确定等问题。
邓建玲谈到,在中国华能风电、光伏开发初期,由于电源的间歇性和系统消纳问题,使得新能源项目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相关融资主要来自于国有资本。随着制造成本、安装成本的降低,以及运行可靠性的提高,新能源项目获得比较合理的回报,使得商业银行和民间投资大量涌入,中国华能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如今,中国华能80%的投资都用于绿色低碳转型。
“这类项目需要比较长期的投资才能看到效果,在这过程中就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法规、税率的调整等,因此政府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来尽可能降低相应的不确定性。”胡祖六说。
在胡祖六看来,做可持续的融资当然需要比较高的回报,让金融机构能对冲这些风险。所以政府在这个领域要设置相应的规范和规章制度,帮助企业加强透明度,就可以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长期投资的不确定性。(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vivi1257@163.com)(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李中元 罗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新经纬(jwview)官方微信公众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