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独”走向“融合”,第一届孤独症融合教育研讨会成功举行
大众网记者 孙杰 济南报道
7月29日-30日,由香港安安国际孤独症教育基金会、中国蒙台梭利协会联合举办第一届孤独症融合教育研讨会在青岛举行。来自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的专家,从临床诊断、特殊教育、康复干预、社会工作、国家政策等多角度探讨跟孤独症融合教育相关的知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活动现场
融合不等于“混班”
2021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更新,融合教育等37个新专业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自此,融合教育越来越多被公众所关注。
谈到“融合”,香港安安国际自闭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由仲在接受采访时说:“有些人认为融合就是让特殊孩子到普通孩子的班级里接受教育。这是一种误解,融合不是简单的‘混班’,融合教育是需要给予辅助和支持的,是对特殊需求者‘有效’的教育和服务,是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性的环境。而通过这样的‘融合’也让更多的人主动关心特殊教育并参与特殊教育。”
由仲告诉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老师、家长以及教育管理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方面家长要更清晰地了解孩子发展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融合。另外一方面,我们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此前缺乏特教的理论和技能,亟需“补课”。作为教育管理者,则需要为融合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将融合教育理念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使其成为办学办校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专家学者分享前沿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学部特聘教授、特殊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猛的分享《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思考》在现场反应热烈,关于融合教育,邓猛提出:“要从共性出发,尊重特性。从兴趣出发,培养能力。从生活出发,全面发展。从游戏出发,快乐学习。从家庭出发,家园协同。从社区出发,社会参与。”最熟悉的、最常见的往往最有效,却最容易为我们所忽略,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只能在社会交往中发展。
针对现在大家普遍关心的现在孤独症孩子越来越多的问题,医学博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委会副主任静进说:原因比较多,包括网络化影响、健康教育与宣传的增加,诊断标准的变化,社会认识与意识增强,诊断性递增、诊断技术提高,儿童疾病谱在发生改变等。
随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章依文、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社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林平光等分别作主旨演讲。
融合教育追求的不是孤立,而是包容;不是标签,而是尊重;不是划界,而是打破界限。它是我们时代的产物,彰显了我们对教育的包容性和多元性的深度理解和执着追求。“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赋予每个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权利,无论他们身处何种状况。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自由地绽放,成就美好的未来。”由仲说,这也是举办本次活动的初衷。
标签: